全台議長選舉結果出爐,議長是什麼?有什麼權力?為何大家都想當?

在九合一大選結束後,隨著新任議員宣示就職,22縣市除了舉行議員就職典禮外,也馬上進行正副議長選舉。到底議長是幹嘛的?有什麼權力可以讓很多議員即使退出所屬政黨也要選議長?

簡單來說,議長(Speaker)是議會等立法機構的最高代表或會議監管人,負責主持會議和領導議會的工作。職權是主持會議議程、調解議員間糾紛及樹立議會權威、對於議會秩序權宜的管理。這樣好像看不出來有什麼重要?不就是會議主席而已嗎?

其實,議長能發揮的影響力意外的大,想像成武俠小說中某個區域的武林盟主也不為過。議長為市議會龍頭,有專屬辦公室、特別費、議會的人事任用權,不過,真正讓議長權力上升的,在於議長對於「議程」的影響力。

所謂的「議程」,就是這次開會的時候預定要討論、決定的事情。

一般來說,除了年度預算之外,縣市政府或中央政府希望做更多或爭取預算(錢)、或是調整法案討論的時間點時,都需要先在議會的各委員會以及大會「被排進議程」,如果沒有被排進預定討論的議程,基本上不可能通過。

而從高雄市議會的官網,我們就可以知道議長的影響力包括哪些:議會中設有關於各方面的委員會負責審查大會付委之議員提案、市政府提案、人民請願案、有關機關提案及其他大會付委審查案件等,由議員自由參加,「其放棄自由參加者,由議長指定」之。

另外,像是法規委員會委員由前面說的各委員會派一議員參加外,議長有一個額外的指定名額。

議長同時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委員會第一召集人,還可以指定一個名額加入程序委員會,程序委員會就是負責審定有關大會議事日程。換句話說,議長可能一個人就在這裡有兩票。整個程序委員會才九人,每個黨團只能派一人參加。

議長同時也對紀律委員會的九人成員持有一個指定名額。

換句話說,如果議長「有意」,他雖然不能取消或退回法案,但有可能因為議長的配合與否,讓一件需要議會決定的事情變得快速通過或遙遙無期耽誤時間。

而且,能選上議長,表示議會中有很多議員支持他,議員已經是眾多民意的代表了,議長加上眾多議員,能夠施展的影響力就更大。

不過,這樣的身分也讓議長因為要處理、服務的事情很多,讓議長的寶座沒那麼好坐,在2019年時有媒體統計,當時全台22名縣市議會議長,超過6成曾捲入或遭起訴刑事案。

看更多:關心九合一大選,縣市議員的職責工作是什麼?薪水有多少呢?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1. 班上所有同學投票選出班長,並且由班長決定校外教學要去哪裡,是直接民主還是間接民主?為什麼?
  2. 你有過投票的經驗嗎?說說你覺得投票有什麼好處跟壞處。
  3. 說說你們班的班長是怎麼產生的?老師指定?還是大家投票?他真的想當班長嗎?

你也問問看……

smiley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