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國國境逐漸解封,各國的觀光旅遊業紛紛想要趁機會賺錢,新聞報導像是新加坡的萊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打算推出沉浸式體驗的行程來吸引顧客,這個常常聽到的「沉浸式體驗」到底是什麼意思?有定義嗎?
首先,這個所謂的「沉浸式體驗(Flow Experience)」,來自一位叫做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理學家最早在1975年提出的一個叫做沉浸理論或心流理論(Flow Theory),用來描述人類一種完全沉浸(專注)和完全投入於活動本身的心智狀態的振奮狀態。用比較白話的方式來說,一個人的五官或大腦思考,總是同時接收到各種資訊,但當進入所謂的沉浸或心流狀態時,人會無意識的忽視其他的感知,而把完全的注意力投注在正在進行的事情。可以想像為一種非常專注的狀態。
把這個概念運用在現實上,除了人本身的專注進入那個狀態之外;另外一種策略,就是讓人的各種感知都感知到同一個情況或氣氛,排除其他的情況。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使用了耳機、虛擬實境的眼鏡、相關的道具或操縱器來打電動,這時候他的各種感官大多數都只會接收到那個遊戲的音效、畫面、或是操縱器傳來的振動,不讓玩家接觸到其他的現實,這就是一種形成沉浸式體驗的方式。
以前述的飯店來說,他們可能會把整個飯店佈置的十分有某種特別的歷史或當地風格,同時讓工作人員都穿上類似的服裝,可能提供那個場景或時代才有的食物與其他服務,讓消費者體驗到的都是「那個時代」,這也是一種沉浸式體驗的嘗試提供方式。
看更多:米其林的必比登是什麼意思?這要先從米其林寶寶開始說起……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 想想看,你有沒有經歷過「沉浸式體驗」?
- 說說看,你經歷過的沉浸式體驗是怎樣的?
- 廣告或新聞上提到的各種提供「沉浸式體驗」的活動或服務,都是真的嗎?為什麼?
- …
你也問問看……
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