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水庫本週將第三度進行人工增雨,人造雨、人工降雨、人工增雨是什麼意思?

水利署表示由於南部地區有短暫降雨機會,曾文水庫將進行本週的第三度人工增雨,希望能為集水區增加降雨量;這個所謂的「人工增雨(Cloud seeding)」,跟「人工降雨」或是「人造雨」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都是一樣的意思,以往「人工增雨」被稱為「人造雨」,但人造雨並不是從萬里無雲的天空中平白無故製造出雨滴,而是利用科學的方法與技術,影響雲的降水過程來增加降水量,也就是讓本來就會下雨的雲「加快」或「加強」雨水形成的過程,為了避免詞義上的錯覺產生誤導,所以正確的說是「人工增雨」,又稱「種雲 (Cloud Seeding)」。

不同類型的雲層因為降雨的原理不同,所以人工增雨的方式也必須隨之調整。可以在雲層中噴灑水滴或吸濕性藥粉與液體(氯化鈉);在冷雲中噴灑乾冰或碘化銀等。

目前施行人工增雨的方法,大略可分為地面造雨法 (Ground Seeding)和空中造雨法 (Airborne Seeding)兩種:

地面造雨法是使用地面造雨器燃燒「人工增雨焰劑」,焰劑燃燒後形成煙粒隨熱空氣飄升到高空,也有發射高空焰彈的作法。空中造語的話的話,就是使用飛機或無人機,在適當的高度噴灑如清水、乾冰或鹽粒等,空中造雨法成效一般比地面造雨法好,但是成本也相對較高。

雖然人工增雨的成效仍會受到地區氣象條件、執行技術及行政配合等種種因素影響,但根據研究,地面造雨方式平均可以增加10%降雨量,利用空中造雨方式則可增加至20%,所以人工增雨增加降雨的效果是可以預期。(中央氣象局)

看更多:關心2022卡達世界盃足球賽,VAR擴大採用大發威,VAR是什麼?什麼時候可以用?

(Photo:中央氣象局、水利署)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1. 台灣的水主要來源是什麼?
  2. 海水為什麼不能直接喝?
  3. 家裡有什麼省水小秘方?

你也問問看……

smiley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