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公告「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名單,三匠師獲選新科人間國寶

文化部公告,認定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徐明河,以及新增登錄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土水修造技術」與認定保存者李清海、蘇清良。自99年起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並認定保存者,截至111年12月,國家級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已達10項16位保存者。

「剪黏泥塑技術」是臺灣傳統建築深具特色的裝飾工藝,融合堆花、灰塑、鑲嵌、陶藝、彩繪等手藝;其製作時先以鋼筋、鐵絲、龜甲網、磚等為骨架,並以灰泥塑形,再用剪裁成小片的各色陶瓷片或玻璃片黏貼、嵌插於其上;部份人物頭像另以陶土塑燒後嵌入,組裝成熱鬧的人物齣頭或吉祥花鳥瑞獸及亭台樓閣等題材,色彩鮮豔繁複,最後加以裝飾整修而成。

「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徐明河匠師為桃園市人,師承洪派五虎將姚自來門下,為第三代傳人,可獨立完成寺廟剪黏之各項工作。徐明河匠師自87年起即以古蹟修復為主業,所有剪黏工法、工序、工料,包含養灰之備料程序,均堅持手作之傳統。

「土水修造技術」包含兩個系統,一是漢式傳統建築,內容包括整地、打地基、砌築臺基、砌牆(磚、土、石等)、立門窗、鋪瓦、抹灰、作脊收規、灰泥雕塑裝飾;二為和洋式近代建築,內容除漢式傳統建築外,還包括洗石子、拉線板,及水泥、灰泥為材之相關技術,為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建築群等有形文化資產進行保存及修復不可或缺之技術。

保存者李清海匠師為金門縣人,其技術師承中國同安師傅,能完整掌握土水作相關規制及禁忌,對於磚石牆身的砌築能力高,風格樸實沉穩,灰漿運用亦遵循古法,恰到好處;瓦作鋪設、脊頭圓規線條和緩圓融,翹脊曲線簡潔明快,對金門地區傳統建築風貌維護貢獻甚大。

另一位「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蘇清良匠師為高雄市人,專擅傳統竹筒屋(竹籠屋)、土埆厝、漢式大厝、民居、寺廟、洋和建築的地基、主壁、屋脊、屋面蓋瓦、灰泥裝修、灰泥線角修飾的施作及知識技術,蘇清良匠師從早期習藝迄今,能因應各場域施工現況,製作各種土水修造技術工具,並能正確體現及執行上述土水作保存技術之能力。

【111年公告之人間國寶名單】

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剪黏泥塑技術—徐明河匠師

土水修造技術—李清海匠師

土水修造技術—蘇清良匠師

看更多:新增4名新科「人間國寶」,重要傳統工藝細木作藝師及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入選

(Photo:文化部)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1. 古老的東西都有保留下來價值嗎?討論看看。
  2. 說說看古蹟、老街吸引人去的原因是什麼?
  3. 我國政府對於「古蹟」有定義嗎?用網路查查看。

你也問問看……

smiley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