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與國家海洋研究院攜手合作,首度於國內離岸風場海域成功養殖大型海藻,這項海洋人工表層藻場的建置技術可進一步應用於海洋藻場碳匯、離岸風場與漁業共享海域之研究。
碳匯是能夠無限期累積及儲存碳化合物的天然或人工「倉庫」,例如森林、土壤、海洋、凍土等。
水試所表示,自108年起曾多次嘗試海洋人工藻場建置,均以失敗告終。
今(112)年首先與國家海洋研究院合作,於臺南市七股區的水試所海水養殖研究中心建置陸上藻類量產設施,7月於海洋風電海氣象觀測塔附近海域的改良式海洋人工表層藻場設施,試驗佈放高單價、每公斤2,000至2,500元的長莖葡萄蕨藻(俗稱海葡萄)樣本50個,每個樣本含100公克藻,後於8月27日再度前往海上藻場設施檢視投放之長莖葡萄蕨藻樣本發現有半數存活。於46天期間中,存活樣本的平均增重達3.69倍,最重者達9.5倍,初步評估具高度的碳匯及經濟潛力。
水試所說明,7月投放之長莖葡萄蕨藻成功養殖後,8月再加佈放粗龍鬚菜、可食龍鬚菜、穗狀魚棲苔及粗硬毛藻等本土常見且具經濟價值之大型藻類,海上藻場設施歷經8、9月間蘇拉及海葵颱風行經,設施依然完整,養殖之長莖葡萄蕨藻及粗龍鬚菜順利持續生長增重,成功在國內離岸風場海域養殖大型海藻,顛覆過去認為位於亞熱帶臺灣的周邊海域因夏季高水溫及貧營養鹽之海洋環境無法養殖大型海藻之觀念。
水試所指出,海洋為目前全球碳匯重要關鍵議題,且未來於我國漁產業之「碳權」與「碳交易市場」議題具潛在機會與扮演重要角色。我國離岸風場規劃海域與漁業傳統作業海域重疊而互相排擠海域空間利用,倘若廣大的風機基椿間海域如能利用為海上藻場設施,提供漁撈漁民轉型為海藻養殖,不但能解決當地漁民議題,所採收的高經濟藻類也能賣給食品、化粧、醫藥及工業等行業,增加國內藻類利用自主化,提升漁民經濟收入。讓離岸風場除風機產生之綠能外,也兼具創造海藻碳匯功能及漁業資源護育之效益,有助於建立綠能、碳匯及漁業資源護育之三重效益。
看更多:台灣廠商台亞風能宣佈進軍浮動式風場發電,「浮動式風場」是什麼?有什麼好處壞處?
(Photo: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 你聽說過碳匯嗎?它是什麼,為什麼在這篇文章中提到它是如此重要?
- 文章中提到了在臺灣的海域成功養殖大型海藻,你認為這對環境和經濟有什麼好處?它可能如何影響臺灣的漁業和能源?
- 思考一下,為什麼在海洋上建立海藻養殖場,有可能解決漁民和環境問題,同時為經濟增加價值?你能想出一些創新的點子嗎?
- …
你也問問看……
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