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社會有一個常被使用到的詞:榮民。所謂的榮民,是榮譽國民的簡稱,不過榮民這個詞在台灣的使用方式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台灣的「榮民」,限定使用在符合一定條件的國軍退除役官兵。
中華民國政府在於民國68年(1979)核定每年10月31日蔣中正總統誕辰為榮民節。
「榮民」一詞在台灣最狹義的用法,指曾參與抗日戰爭或國共內戰,戰後隨政府遷臺的大陸地區省籍退伍軍人。隨著時間過去,這群榮民的年齡也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少。
正常意義的榮民,是任何國軍的退除役官兵,只要符合國防部發布的特定條件,就可以取得「榮民」身份,最容易達成的條件之一,就是服役滿十年。
因為「榮民」這個制度是設計來照顧符合條件的退伍軍人,所以對於年老、受傷等有一定的國家照顧。年齡大了若是無法謀生或低收入,可以進入榮民之家由公費就養;對榮民生病也有去榮民醫院免付掛號費等;過世之後可以免費安葬在軍人公墓等,眷屬也有相關的照顧。
看更多:九月三日台灣軍人節,知道由來是什麼嗎?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 說說看,軍人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 你會不會覺得有一些事情就只能讓男女或女生去做,反過來就不行?那是什麼?
- 你曾經覺得什麼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嗎?為什麼?
- …
你也問問看……
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