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平等國小師生組成巧宛然掌中戲團,今年參加了「臺北兒童藝術節—前進社區」節目的演出,是臺北兒童藝術節中唯一獲選的國小表演團隊,帶來8場《火雲洞_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的戲碼。對於平等國小巧宛然掌中戲團來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碑。
平等國小位於陽明山麓,全校師生不到百人,但有一個成立了36年的傳統布袋戲團,也是全臺灣最年長的兒童布袋戲團。「巧宛然掌中戲團」的傳承來自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和陳錫煌父子。每年暑假都會展開名為「臺灣山水掌中行」的慈善公演旅程,將學習布袋戲的成果分享給全臺各地,宣揚臺灣的傳統藝術文化。
巧宛然掌中戲團運用耳熟能詳的故事劇情和大家熟悉的角色人物,讓觀眾隨著布袋戲偶的出場,重溫《西遊記》精彩絕倫的橋段。劇本以文雅又逗趣的閩南語口白編寫,讓學生演出的版本更加淺顯易懂。透過戲偶動作和對話,完美演繹小說中各個角色的性格,並安排精采的武打場面,使劇情高潮迭起,也吸引了許多小朋友觀眾。此外,巧宛然多年來一直堅持在前場操偶、後場鑼鼓樂的現場演出形式,呈現原汁原味的布袋戲。
除了演出外,平等國小巧宛然掌中戲團還讓現場觀眾親身體驗操偶,進一步了解布袋戲藝術。他們期望透過「前進社區」的演出,讓更多民眾了解並參與,將傳統布袋戲的傳承種子扎根下去,使布袋戲藝術文化能夠永續傳承。
看更多:嘉義市志航國小偶劇團演繹空軍烈士高志航故事,將登上「莒光園地」讓全國國軍一起看
(Photo:facebook.com/ChiaoWanJanPuppetTroupe)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 布袋戲是一種傳統的表演藝術,你認為現代社會還需要這樣的藝術形式嗎?為什麼?
- 如果你有機會參與布袋戲的演出或學習,你會願意嘗試嗎?為什麼?除了布袋戲,還有什麼其他的傳統藝術你對於學習或了解感興趣?
- 你對將本土語言應用到表演中的方式有什麼看法,覺得有什麼好處?
- …
你也問問看……
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