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相隔12年再現食腦變形蟲腦膜腦炎死亡個案,疾管署提醒戲水或泡溫泉別做這些事!

疾病管制署指出,國內近期出現一例由「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感染引發的腦膜腦炎致死病例,台灣在2011年曾發生一例因接觸溫泉水而感染的死亡病例,此次公布的案例是國內第二起病例。

根據疾病管制署的說明,患者在發病前曾使用室內的親水設施,目前已進行檢測並要求相關業者停業進行清消。該患者最近並無國外旅遊史,但於7月26日開始出現頭痛和肩頸僵硬等症狀,隨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和抽搐等症狀,並尋求醫療協助,但病情急速惡化,最終於8月1日不幸去世。

經過檢體檢驗,疾病管制署確定此案例乃由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導致的腦膜腦炎。這種原蟲一般存在於淡水湖泊、河流中,偏愛溫暖環境,能在攝氏46度的高溫下存活,甚至在更高溫度下也能短暫生存。它的蹤跡可以在溫暖淡水環境(如湖泊、河流)、溫泉水、工廠排放的溫水、氯含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和土壤中被發現。

人們可能在參與自然水域活動時,通過鼻腔吸入這種病原體,然後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並引發發病。然而,喝下受病原體污染的水不會感染,且該病不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該疾病的潛伏期約為1至7天,一旦發病,病情進展迅速,最初的症狀包括頭痛、發燒、噁心和嘔吐,隨後會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變化、譫妄和昏迷等腦炎症狀,發病後的死亡率約為99%。

疾病管制署呼籲,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在夏季較為活躍,民眾在游泳或泡溫泉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將頭部浸泡於水中。在自然水域游泳時,也應避免攪動底部的池水或淤泥。若在游泳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並告知醫務人員相關的接觸史。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於1965年首次在澳洲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病例,人類感染案例極為罕見。

看更多:小朋友眼睛不舒服?兒童常見的眼睛疾病有哪些?有哪些症狀?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1. 你覺得「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它對我們的健康有威脅?你認為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免受這種原蟲的影響?
  2. 文章中提到,疾病管制署呼籲在夏季游泳或泡溫泉時要注意,避免水進入鼻腔。你知道為什麼這樣做很重要嗎?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你在水中時,如何才能避免讓水進入鼻腔?
  3.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游泳或泡溫泉後出現頭痛、發燒、噁心或嘔吐等症狀,你會怎麼做?為什麼告訴醫生你的水中活動史很重要?
  4. ……

你也問問看……

smiley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