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花50年取得民眾信任,世界首座高階核廢料處置場預計2024啟用

芬蘭核廢料儲存的最終處置之路已走過長達五十年的漫長歷程。自從1970年代起,該國便開始深入研究核廢料處理的問題,位於芬蘭西部的奧爾基洛托島(Olkiluoto)上的最終處置場「安克羅」(Onkalo),於2004年動工興建,預計在2024年啟用後,將成為全球首座高階核廢料處置場。

目前,核能發電廠所產生的廢料處理通常會先使用循環海水進行冷卻,然後將廢料封存在混凝土容器中,並進行長期監測,以確保安全。然而,乾式貯存的期限僅為一到兩百年,而某些高階核廢料的部分核種半衰期可能超過數萬年,這意味著傳統處理方式無法完全解決核廢料問題。

芬蘭採用多層障壁方法處理核廢料,首先將使用過的核燃料包覆在鑄鐵中,然後用純銅將其密封成膠囊形狀,以防止核廢料受到地殼運動破壞或地下水腐蝕。接著,再使用澎潤土包裹膠囊,以阻止地下水滲入,同時作為地層運動的緩衝。最終,這些「膠囊」將被運送到地底430公尺深的處理站,封存在儲存洞中,這些儲存洞是超過18億年的古老穩定花崗岩層。

芬蘭花了五十年與當地社群互動,並讓居民參與選址過程,逐漸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和支持,從而取得了建造核廢料處置場的許可。

相比之下,在美國,永久核廢料處置場的選址問題持續引起爭議,已經經過40年的時間,但解決方案仍然遙遙無期。美國的核廢料目前僅能分散處理,暫時存放在全國80個不同的地點,其中大多數位於核電廠的活躍或已停運區域。

至於台灣,核廢料選址同樣陷入僵局多年,地方民意問題一直是最大的阻礙。台電目前不僅擔任芬蘭高階核廢料處置場計劃的觀察員,還在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日本尋求經驗,例如參訪位於名古屋和北海道的地下實驗室等。芬蘭的核廢料處置,全球約有20至30個國家參與該計劃作為觀察員,而台電則是其中之一。

芬蘭目前有將近40%的電力來自核能發電,而該國在解決核廢料問題上的持續努力和創新方法值得借鏡與學習。

看更多:核廢料是什麼?處理起來有什麼危險?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1. 我們知道芬蘭已經走過了五十年的時間,來處理核廢料問題。你們有想過為什麼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嗎?
  2. 我們為什麼要特別注意處理核廢料,以及如何確保它不對環境造成傷害?
  3. 在芬蘭處理核廢料的過程中,他們與當地社群進行了五十年的互動,並讓居民參與選址過程。你們認為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為什麼他們要讓居民參與這個重要的決定?

你也問問看……

smiley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