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震魚」或看「地震雲」就能預測地震?氣象署:未經科學證實

許多人都聽說過動物能在地震發生之前感應,做出與平時不同的反應,或是認為某些自然現象發生後,就會有地震發生。像是「地震魚」、「地震雲」之類的說法,這是真的嗎?

中央氣象署表示,目前類似的謠言都未經科學證實!

所謂的「地震魚」,是有人相信,在地震發生之前,海中的魚類會出現異常行為,甚至聲稱能透過捕捉所謂的「地震魚」來預測地震。目前坊間常說的地震魚通常是指皇帶魚或是石川氏粗鰭魚,由於牠們常常在大地震前後出沒,因此才有「地震魚」的稱號。

然而,科學研究顯示,魚類的行為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海洋溫度、水質、餵食習慣⋯⋯等,但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能表明魚類行為與地震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

所謂的「地震雲」,是有人聲稱在地震發生之前能觀察到所謂的「地震雲」,認為能將異常的雲形態作為地震即將發生的徵兆。認為地震發生前可以看到高積雲,高積雲屬於一種中雲族,雲小,可清楚辨別出輪廓,雲狀可以是扁圓形、瓦片狀等,且以波浪形排列,就像是天空中有滿滿的棉花糖一樣。

只可惜,大氣現象十分複雜,雲的形狀和變化可能受到多種氣象條件影響,目前科學家並未確定地震和特定雲型之間存在直接關聯,因此單純依靠雲來預測地震是不可靠的。

科學研究表明,真正的地震前兆往往發生在地震前短時間內、地球內部發生的微小變化。地震前兆可能包括各種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學的變化,例如地震活動數量變化、地殼的微小變形以及地球磁場的異常變化等。這些現象通常需要非常精密的科學儀器才能檢測到,不是透過觀察自然界就能發現的常見現象。

地震的預測和監測是一門複雜而精密的科學,依賴傳統的迷思或謠言可能導致誤判和誤報。因此,在進行地震風險評估時,我們應該信賴科學的方法和技術,而非神祕的傳說。

看更多:終於可以預測地震了?中央大學發現地震前電離層全電子含量顯著異常增加

(Photo:facebook.com/cwa.seismology)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1. 你聽說過地震前會有一些特別的現象嗎?
  2. 你有聽說過「地震魚」嗎?為什麼有人認為魚類能預測地震?你認為魚類的行為是否能真正預測地震?為什麼?
  3. 了解「地震雲」這個概念嗎?有人相信特定的雲形態可以預測地震,你認為這個理論有科學根據嗎?為什麼科學家認為單純依靠雲來預測地震是不可靠的?

你也問問看……

smiley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