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這句話在日本的忠犬八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忠犬八公成了世界知名的經典故事,你聽過忠犬八公的故事嗎?牠是哪一種狗呢?
忠犬八公,是一隻日本秋田犬,原名阿八(ハチ),在1924年,當時的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農學部教授上野英三郎想要多養一隻寵物,就買下一歲的八公,跟家裡另外兩隻狗一起飼養。長大的八公總是在大門前目送主人出門上班,有時甚至送他到最近的澀谷站。
但是1925年,主人上野英三郎在農學部教授會議結束後,因腦溢血而猝死,因此根本沒有回家。八公因未等到主人歸來,據說三日三夜沒有吃東西。
此後,八公一開始被安置在上野夫人在八重的親戚店內,之後又被轉送到淺草的友人高橋家裡。後來八公又被送回澀谷的上野家。但因為常常在田裡奔跑導致作物被破壞,所以1927年時,八公又被送給住在富之谷的上野太太友人小林。
從這時候開始,每逢上野博士以前下課回家的時間,八公都會獨自前往澀谷車站,像是要等候主人歸來;且在途中經過上野故居時也會做出向屋內張望的動作。八公是一隻白色的狗,但由於每天來到澀谷車站,因此變得很骯髒。而當時狗被視為「安產的象徵」,因此八公身上的項圈經常被不懷好意的人當作「安產的護身符」而偷走,這導致他經常被誤認為野狗,多次在野狗狩獵中因為由於跑得慢被抓,所幸有認識牠的駐警為之出面才免遭撲殺。
過了五年的1932年,日本犬保存會的齋藤弘吉把八公在澀谷車站等候主人一事,寫成一篇「惹人憐愛的老犬故事」,被《東京朝日新聞》刊出。八公因而成名,因此被稱為「忠犬八公」,車站員工與居民對牠的態度也轉趨友善。
在八公晚年的照片與現在的雕像上,八公的左耳垂下,是被流浪犬咬傷的後遺症。
兩年後的1934年,八公像首次在澀谷車站前建立,當時八公其實還活著,揭幕儀式有300位名人參加。同年,八公參演了由山本嘉次郎導演的電影《飛天大將》,扮演其中的秋田犬。這也是一部將八公生前的樣子拍成影像的作品。
在其主人上野去世近10年後,1935年,八公被人發現死去,享年11歲。它被發現的地點是八公平時不去的地方。
八公死後,在澀谷車站舉行了八公的遺體告別式,並被葬在主人上野英三郎安葬地的後面。
它的屍體在於東京帝國大學進行病理解剖後,被剝製成標本,目前藏於在東京上野國立科學博物館內。在2010年,東京大學在為八公的內臟更換福馬林時,發現八公的心臟和肺臟出現了惡性腫瘤。故推論八公應是死於癌症。
不過,大家現在去日本澀谷車站當地看到的忠犬八公銅像,已經不是最初的版本。在二次大戰期間,由於日本缺乏金屬。本來也要徵收八公銅像,但因為很多人表達反對意見,因此當局為了不想給社會一種破例感,所以答應將它移至別處存放,但沒想到,在二次大戰日本投降的前一天,初版的八公像還是不明原因的被當時日本鐵路省濱松工場溶解,拿去做成火車的零件。(wiki)
在戰爭結束後三年的1948年,當初打造八公像的雕刻家的兒子,再次重建了八公像。
雖然主人上野英三郎在工作場所去世而永遠沒有再回家,但這並沒有削減八公對主人的忠誠心。八公繼續每天前往車站等待尚未歸來的上野,直到它於1935年3月8日逝世。而八公的故事也被拍成電影和書籍,成為狗與人類的經典故事。
看更多:人人都吃過消暑好東西愛玉,那愛玉的名字由來是什麼呢?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 忠犬八公在故事中表現出非常忠誠的品質,你認為忠誠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觀嗎?為什麼?
- 故事中提到八公因為外表骯髒和項圈被偷而經常被誤認為野狗。你覺得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是否還會發生?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流浪動物並提供幫助呢?
- 忠犬八公的故事中有許多感人的時刻,你覺得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部分?為什麼?
- ……
你也問問看……
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