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日前在高雄旗津中洲廣濟宮舉辦了「敬!她們給予的光 向旗津25守護星致敬─《她們的故事》(數位重製版)紀錄片放映會」,旨在讓大眾深入了解旗津25淑女事件,並強調職業安全的重要性。此次紀錄片放映活動旨在喚起對這段歷史的關注,旗津25淑女事件到底是什麼呢?
旗津25淑女事件,是台灣經濟與勞工歷史上的一起重大悲劇。60年代初期,當時台灣經濟快速擴張,許多家庭為了供兒子接受更高教育,許多女孩(尤其是長女)往往在國中畢業後立即投入職場,以分攤家計、成為家庭經濟支柱一部分。由於學歷限制,她們多半從事基層勞動,對當時的經濟情況與基層勞工收入來說,每個月依賴全勤獎金來增加收入。
然而,在1973年9月3日的清晨,一艘由旗津開往前鎮的民營渡輪「高中六號」,據報當時船長無法阻止一群拼命擠上渡輪的年輕女孩,女孩們因為擔心遲到錯失全勤獎金,原本限載20人的木板船擠上了70餘人,高中六號在航行途中因超載加上機械故障而翻覆沉沒,造成25名乘客罹難;25名罹難者均為住在旗津中洲地區,任職於前鎮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年輕未婚女性,其中更有數位年齡低於16歲(當時法定最低勞動年齡)。
這成為台灣有史以來單一性別最大的通勤職災事件。
在昔日台灣民間信仰中,認為單身未嫁女性不能列入自家的祖墳與祖先牌位,因此,當時的高雄市政府與家屬及地方仕紳協調,決定將她們合葬於中興里與中和里之間,稱為二十五淑女墓;後經過了三次遷墓才遷葬於現址,2008年4月28日(國際工殤日),高雄市政府正式把二十五淑女墓更名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且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往後每年均會於此地舉辦春祭活動,悼念曾為台灣經濟而犧牲付出的女性勞工,並提倡勞動權益的性別平等。
看更多:聽過「無聲辭職(quiet quitting)」這個詞嗎?這不是叫人真的辭職,但是……
(Photo:勞動部)
(完)
[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
看完文章->自問自答->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互問互答->日復一日->愈學愈多->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
範例問題:
- 你知道為什麼在60年代初期,很多女孩在國中畢業後就立刻進入職場嗎?你覺得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家庭期望有關嗎?為什麼?
-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了解到25名年輕女性因為追求全勤獎金,而擠滿了本來限載20人的渡輪,最終導致了一場重大的悲劇。你覺得這種行為背後可能有什麼原因?你認為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人們對職業安全的重視呢?
- 在這個故事中,因為當時社會觀念的影響,單身未嫁女性在民間信仰中面臨特殊的情境。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觀念?你覺得在現代,這樣的觀念是否還存在?為什麼?
- …
你也問問看……
小傳媒編輯團隊希望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力。
若你有作文、新詩、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遊記、小日記…… 等希望得到修改與建議,
或有相關作品希望公開發表,歡迎寄到編輯信箱:editor@news.kidsmedia.com.tw